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彬彬 Wang Binbin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2]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东吴学术》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Soochow Academic
摘 要:散文能否虚构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对“虚构”做出自己的解释。其实,“虚构”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绝对意义上的“写实”是并不存在的。当人们叙说一件事时,有时是在有意识地进行虚构;有时则是有意无意间的虚构、是似有意似无意的虚构;有时则是无意识、下意识的虚构。至于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创作,一直存在明显的虚构现象。《史记》作为“大散文”,毫无疑问有许多虚构之处;千古绝唱《桃花源记》,当然是陶渊明想象虚构的产物;写下了《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根本没有到过岳阳楼。但是,比起小说、戏剧等以虚构为基本特征的文体,散文的虚构是微小的,是枝节性的,是辅助性的。所以,可以把散文称作“微虚构文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