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宁 Wang Ning
机构地区:[1]教育部 [2]欧洲科学院 [3]拉美科学院 [4]上海交通大学
出 处:《东吴学术》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Soochow Academ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外国文学原理研究”(22&ZD284);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艺术理论与实践”(23ZD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由人工智能来做,原有的人力之过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一些大学不惜裁撤一些学科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丧失竞争力,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显然与建设一个和谐与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的治国理念不相吻合,更无法实现在国际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本文作者既热情拥抱科技,同时又坚守人文立场,认为对我们高校教师而言,主要任务依然是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而人文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正好就是人,这样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便应首先考虑科技与人文的融通,以便率先构建一个科技人文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作者看来,科技与人文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和对话关系,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人文思维与科学思维不同的方面主要在于,它所诉诸的并非一致性,而更是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但这二者的对话和共融应该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首先要构建一个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关 键 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人文 科学技术 人文学科 对立与共融
分 类 号:G64[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