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尚必武 Shang Biwu
机构地区:[1]教育部
出 处:《东吴学术》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Soochow Academ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外国文学原理研究”(22&ZD28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17ZDA281)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语言模型的日渐兴起,人工智能开始深度介入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人工智能文学正在当代文坛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随之对当代文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与命题。就叙事学而言,人工智能文学挑战了关于叙事是人类经验的再现以及人是讲故事的动物两大经典命题。在人类学家看来,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是讲故事的动物或叙事人。鉴于人工智能文学的出现,叙事学所面临的一个新情况则是“讲故事的机器”。换言之,叙事所再现的不仅仅是人类的经验,也可以是包括机器在内的非人类的经验。此外,人工智能文学还挑战了叙事学框架中的作者与隐含作者概念,因为隐含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真实存在的人类创作者。与之相应,人工智能文学也挑战了基于人类创作者的隐含作者范式的不可靠叙述、叙述交流、叙事伦理、作者心理等叙事学概念。这些挑战也是叙事学发生范式改变的一个重要机遇,为叙事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命题,促使我们对叙事产生新的认知,即叙事所再现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经验,也可以再现包括机器在内的非人类经验,进而在“非人类转向”的语境下,重新思考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应对技术焦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