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联合磷酸钙D_(3)与骨化三醇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运动能力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  者:李托 刘华龙[1]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浙江温州325000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25年第4期748-751,共4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摘  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磷酸钙D_(3)与骨化三醇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运动能力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80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碳酸钙D_(3)和骨化三醇治疗)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唑来膦酸治疗),每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运动能力、炎症细胞因子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有所增加(P<0.05),其中唑来膦酸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9±0.12)g/cm^(2)、腰椎骨密度(0.80±0.15)g/cm^(2)较对照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4±0.15)g/cm^(2)、腰椎骨密度(0.75±0.13)g/cm^(2)增幅更明显(t_(股骨颈)=2.469、t_(腰椎)=2.390,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皆有所提升(P<0.05),且唑来膦酸组患者的BBS评分(44.07±6.04)分、FMA评分(79.34±6.27)分较对照组患者的BBS评分(41.74±6.58)分、FMA评分(77.42±6.13)分提升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平衡功能)=2.475、t_(运动功能)=2.077,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且唑来膦酸组患者的CRP(23.96±4.38)mg/L及IL-6(4.47±1.36)ng/L与对照组患者的CRP(25.37±4.16)mg/L及IL-6(4.93±1.20)ng/L相比降幅尤为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CRP)=2.214、t_(IL-6)=2.406,均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67%)相比,唑来膦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_(3)与骨化三醇治疗围绝经期骨质�

关 键 词:唑来膦酸 围绝经期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运动能力 炎症细胞因子 

分 类 号:R681[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