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晓青[1] Han Xiaoqing
机构地区:[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北京100091
出 处:《党的文献》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Literatur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摘 要: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一些地方的乡村干部中出现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对党的工作不再那么积极,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等思想懈怠现象。当时的湖南省委机关报《新湖南报》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以一位乡村干部在土地改革后翻身、分田、娶妻、生子“四喜临门”后却不愿继续承担革命工作的真实、典型情况,虚构了一个人物“李四喜”,并将其错误认识称为“李四喜思想”,开辟专栏,发起围绕“李四喜思想”的讨论。讨论发起后,《新湖南报》通过以阶段性总结为讨论指明方向,以观点碰撞深化认识,以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增加说服力等方式,促进了讨论的顺利展开。这场讨论不仅在湖南取得积极成效,而且引起中央重视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对解决干部思想懈怠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通过开展宣传工作进行思想引导的成功案例。回顾《新湖南报》成功组织“李四喜思想”讨论的全过程,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对今天做好宣传思想、舆论引导工作,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