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玄学与般若学的牵合——张湛“至虚”与佛教“空性”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Jiangzuo Metaphysics and Prajna School:Zhang Zhan's“Ultimate Xu”and Buddhist“Voidnes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嘉 Zeng Jia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12期59-68,共10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基  金: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编号:GZC202301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6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24M760129)阶段性成果。

摘  要:江左玄学乃魏晋玄学之殿军,此一时期正处于佛教般若学逐渐兴盛的阶段。在玄佛交流、佛教中国化的思想背景下,张湛《列子注》围绕着心性问题发展出了与前代有无本末之论不同的新形态。张湛玄学中无贵的心性修为,与佛教般若学在修行中的不住、不着一切法相通;其忘我的心性境界,与般若学中观思想的空性相似。作为早期佛教中国化历程的一个锚点,从心性论角度阐述张湛“至虚”与佛教般若“空性”的同异,分析张湛的玄学理论与般若中观学的说关系,有助于理解当时玄佛交融的状况与特点,也有助于把握江左玄学有别于前代的特殊性。在玄佛交流中,江左玄学为后世隋唐佛学乃至宋明理学的身心性理思想开启了前奏。

关 键 词:江左玄学 玄佛交融 张湛 至虚 佛教中国化 

分 类 号:B94[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