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国华[1] 周佳 Jiang Guohua;Zhou Jia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科研博士后流动站,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社会科学研究》2025年第2期8-24,共17页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研究”(22JZD017)。
摘 要:理解是认识的一种形式,是将感性信息上升为理性一般,从而实现对被解释项从现象到本质的把握的实践活动。任何知识都需要“理解”,并借助于“理解”,达成对其本质的把握。“理解”是高层次的认识,其本身也是可以分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理解”。基于“理解”的内在逻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可以分为实践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和概念性理解三个层次。其中,实践性理解是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而获得的始源性知识;解释性理解即理解的解释,是借由文本等载体,运用诠释学之方法,对基于“理解”而获得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始源性知识的阐发和诠释;概念性理解即始源性知识的概念化,是经由理论化、体系化的概念性理解,促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理化、学科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