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雅霜
机构地区:[1]宁夏师范大学,宁夏固原756000
出 处:《今古文创》2025年第6期44-47,共4页
摘 要:“月”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典型意象,随着历代文人的不断吟诵,已经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而是由于创作处境的不同,赋予了月独特的情感内涵。从唐代开始,文人笔下的意象已经不再是单纯客观的自然物象,而是具有不同的审美情状,正如王昌龄笔下的“月”意象,在不同的诗歌语境中被赋予生命、情感与灵性,本文以王昌龄诗中“月”意象为审美观照,从自然、社会及精神三个维度出发,依据生态美学的相关理论,透视王昌龄诗中“月”意象的生态审美表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