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上海苏州滩簧兴衰考论  

Research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Suzhou Tanhuang in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宏 Zhang Hong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2]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

出  处:《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62-73,共12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说唱文艺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17ZDA246)阶段性成果。

摘  要:苏州滩簧源自南词的弦索化及世俗化,伴随其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弹黄改编昆剧曲目为主的前滩和以玩笑剧为主的后滩等两种表演形态。苏州滩簧清末来沪后虽仍有前滩的表演,但因时因地制宜,着力发展了更受当地观众欢迎的后滩,并新创时事苏滩,从而走上了兴盛之路。进入民国后,在经历了女子苏滩与化装苏滩两种形式的调整后,终因脚本匮乏、知名艺人相继离世与转行、其他曲艺竞争等问题,一时归于沉寂。

关 键 词:苏滩 说唱艺术 前滩 后滩 兴衰 

分 类 号:J8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