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未闭:基于影像学证据的相关中枢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崔凯歌 刘丽莹 孙利强 胡婧 于佳琪 贾娟[1] 杨冀萍[1]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2]河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01

出  处:《临床荟萃》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Clinical Focus

基  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卒中后疲劳与脑网络连接改变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20230066);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心综合征患者的早期预判(21377784D);政府资助临床优秀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基于右侧脑岛的急性脑梗死后应激性血糖升高的MRI功能连接分析(ZF2023149)。

摘  要:卵圆孔未闭是在青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缺陷,分流量较大时一般会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相关机制还不明确,目前主要有反常栓塞,皮质扩散抑制,血管活性因子等几种假说。介入封堵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术后神经疾病症状有所减轻,随机对照试验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明。本文总结了卵圆孔未闭相关的中枢神经机制,回顾了近来对于封堵术疗效的研究成果,收集了相关脑部结构及功能影像学的证据,并希望从脑功能修复方面评价封堵术的疗效,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卵圆孔 未闭 神经机制 封堵术 影像学 脑功能 

分 类 号:R541.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