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模式在规模化猪场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免疫防控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作  者:秦玉圣 周波 董和平 李昆鹏 庞明月 孙惠玲[1] 白佳桦[1] 田见晖[4] 王栋[5] 刘彦[1] 

机构地区:[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7 [2]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1 [3]北京爱德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1318 [4]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5]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

出  处:《中国畜牧杂志》2025年第2期335-338,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基  金: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300302);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BAIC05-2024);科技示范推广市农林科学院助力京郊农业发展(JJP2024-006);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项目(KJCX20230204)。

摘  要:为探究批次化生产模式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疫苗免疫防控效果的影响。对某集团同一地区分别实施“三周批”批次化生产和连续式生产猪场,随机采集150头和47头后备母猪、111头和200头生产母猪血清,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ELISA抗体检测,并分析比较2种生产模式下的蓝耳病疫苗免疫防控效果及母猪繁殖性能。又对我国生猪主要生产区域分别实施批次化和连续式生产规模猪场,采集保育猪(62、159头)、后备母猪(568、317头)和生产母猪(833头、679头)血清,进一步比较分析了2种生产模式下的蓝耳病疫苗免疫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同一集团批次化生产后备和生产母猪蓝耳抗体吸光度比值(S/P)高于连续式生产(P<0.05),并且生产母猪抗体阳性率高于连续式生产(P<0.05)。生猪主产区不同集团,批次化生产保育猪蓝耳抗体阳性率高于连续式生产(P<0.05)、S/P>2.5占比低于连续式生产(P<0.05);批次化生产后备母猪、生产母猪蓝耳抗体S/P值低于连续式生产(P<0.05),但S/P值大于2.0和2.5的占比较低(P<0.05),抗体阳性率高于连续式生产(P<0.05);批次化生产的CV值全部低于连续式生产。说明,批次化生产模式下,猪群蓝耳病病毒抗体阳性率高、离散度低、S/P均值合理,有利于规模猪场蓝耳疫病防控。

关 键 词:规模猪场 全进全出 批次化生产 连续式生产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抗体 

分 类 号:S815.2[农业科学—畜牧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