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靖涵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上海党史与党建》2025年第1期85-98,共14页
摘 要:在革命战争的历史图景中,中共军队的歌唱活动尤为频繁。革命歌声作为承载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化符号,深深嵌入到部队训练、战前动员、战争对峙及瓦解敌军等各个环节,发挥了传播意识形态、组织凝聚等多重作用。随着中共军队的发展壮大,部队文艺宣传体系逐步构建,歌曲创作呈现出高度系统化、组织化与规范化的特征。“新瓶装旧酒”“旧曲填新词”成为重要的创作途径。回眸百年歌声,红军长征后,随部队的空间位移,革命歌曲的主要曲源由“南腔”转向“北调”,将革命政策、革命理念与革命任务编入“秧歌曲牌”风行一时。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歌声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叙事,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历史意蕴为理解革命战争中的社会整合与文化建构提供了重要视角,同时也为当代学界深入把握革命历史、再现那段硝烟弥漫的动荡岁月提供了一种想象可能与研究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