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中国计量大学宣传部,杭州310018
出 处:《理论导刊》2025年第3期79-85,共7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衍生负面舆情协同治理研究”(23YJC71011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数字化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运行机理及优化路径研究”(23XC0308)成果。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青年及数字青年文化应运而生且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标识。然而,“泛娱乐化”思潮深度渗入并影响数字青年文化教育,使之呈现出政治“后真相”与青年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缺失、知识定制化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冲击、“泛娱乐化”思潮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耦合变异、金钱异化的“饭圈”文化与青年理想信念缺失等复杂多样的现实症候。因此,需从数字青年文化发展的主体逻辑、资本逻辑、环境逻辑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数字青年文化“泛娱乐化”现象的内在机理,从提升数字青年“主体性”、增强资本投资“科学性”、营造网络生态“和谐性”等三个层面入手,探讨纠治数字青年文化“泛娱乐化”的对策,进而创造健康积极有序的数字青年文化生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