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产量的影响Meta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艺馨 李玥 朱振闯 赵哲 陈涛涛[1] 孙仕军[1] 

机构地区:[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沈阳110866 [2]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沈阳110866

出  处:《生态学报》2025年第4期2011-2023,共13页Acta Ecologica Sinic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5030,52379043);辽宁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23JH2/101300123)。

摘  要:定量分析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水稻产量预估结果的差异来源,为制定未来水稻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和筛选得到相关文献42篇(2000年以来),共有1129个样本。以水稻单产变化率作为因变量,对导致水稻产量预估差异的自变量进行统计整合。通过回归分析明确未来气候预估、CO_(2)肥效、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和气象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未来气候预估的气候情景和气候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高排放的A2气候情景下水稻产量预估最低,而低排放的RCP 2.6情景最适宜未来水稻生产,其产量的预估比A2高出5.6%。选择PRECIS模式预估未来气候得到的水稻产量比其他模式高4.1%。(2)CO_(2)肥效作用对水稻产量有正面影响,考虑其作用的产量预估比不考虑其作用高15.0%。(3)未来气候变化下水稻产量预估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时间上,中稻的产量比早稻高2.8%。空间上,不同种植区划的水稻产量预估差异明显。当以全国区域水稻产量为基准,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有11.6%的增产幅度,而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有10.3%的减产幅度。(4)气温、降水和太阳辐射气象因子的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结合已有数据信息,气温每升高1℃水稻减产5.8%,降水变化率和太阳辐射变化率每增加1%,分别增产0.7%和0.9%。建议未来中国水稻的发展应从低排放的气候情景、CO_(2)肥效作用、中稻的生育期时段内自然资源和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深入探讨,充分发挥对水稻有增产影响变量的作用。

关 键 词:水稻产量 全国 Meta回归分析 气候变化 气候情景 粮食安全 

分 类 号:S51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