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铁
出 处:《文物鉴定与鉴赏》2025年第3期6-11,共6页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摘 要:明代初期,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制瓷工艺的进步。青花瓷器的烧造从洪武年间到崇祯年间基本没有间断,明洪武二年(1369),因祭祀及皇室日用等需要,明政府于景德镇开始设立官窑。永乐、宣德时期,官窑的烧造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成化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制作受成化皇帝个人审美喜好影响,一改永乐、宣德时期御窑瓷器的雄浑大气之风,而变得清丽秀雅,器物及纹饰以小巧精致为主,极少烧制大规格器物,因此业内素有“成化无大器”之说。成化后期御窑烧制的青花及斗彩瓷器一度成为后世追慕的楷模。文章以常州市金坛区博物馆馆藏明成化青花绘西番莲纹大盘为例,做一浅析,管窥明成化官窑青花瓷器之精妙,以飨读者。
分 类 号:K876.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8[历史地理—历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9.1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