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
出 处:《艺术评鉴》2024年第21期31-36,共6页ART EVALU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乡村振兴视域下西南多民族村落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2XMZ032。
摘 要:文章聚焦芦笙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展开研究。芦笙舞广泛流传于多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它见证了各民族的共融。秦汉、唐宋、明清时期,其促进、加强、稳固了各民族的交流互动,成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在文化记忆方面,芦笙舞作为各民族在祭祀、娱乐等活动中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共同的文化记忆,推动了其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从情感与精神来看,祭祀性、娱乐性、表演性芦笙舞分别蕴藏着多民族共有的家园意识,联结着多种情感,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芦笙舞贯穿家园意识,镌刻民族交往记忆,表征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共同体意识构建中意义重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