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立祥 宋继鹏 DING Lixiang;SONG Jipeng(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脊柱外科,北京100038
出 处:《中国骨伤》2025年第2期109-113,共5页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摘 要: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上升。此类骨折不仅导致剧烈疼痛、脊柱畸形,还可能引发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率。手术治疗在缓解疼痛、恢复脊柱稳定性及预防再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微创技术(如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及骨水泥强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然而,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仍是临床面临的挑战。随着3D打印、人工智能导航及生物活性材料的快速发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将朝着精准化、个体化与多学科协作的方向迈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18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