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永莉
机构地区:[1]信阳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101-111,共11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流寓文学理论研究”(21AZD132)。
摘 要:流寓既是先秦时期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事件。在那个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使得许多国君、公子、卿大夫不得不流离失所,漂泊他乡。流寓,这一看似充满苦难与不幸的经历,却在意想不到的维度上,成为了孕育和锤炼卓越政治家的摇篮。在流寓经历的影响下,他们不断凝聚以德治国、虚怀纳谏的优秀品格,锻造治国安邦、选贤任能的本领能力,汲取地形文化、内政管理的知识经验,培养统揽全局、相时而动的眼光胆略。最终,他们中的部分人不仅顺利摆脱了困境,更是浴火重生,在先秦诸侯竞霸的大环境中,完成了从流离者向政治家的华美蜕变。当然,这些起初在政治上被边缘化的人日后之所以能够成长为有社会影响的政治家,不仅跟流寓生活的磨砺、先秦政治思想观念相对宽松开放这些外部因素有关,也跟他们与生俱来的政治家天赋、对人生目标的坚毅追求这些内在素质有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9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