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雪梅 吴炜生 ZHANG Xuemei;WU Weisheng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 [2]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出 处:《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7-29,共13页Journal of Chinese Youth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课题编号:24CKS115);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4年青年理论学术带头人“揭榜挂帅”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课题编号:GD24SXZY06);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坚持党对青年的文化领导权的新时代意蕴与实践要求研究”(课题编号:STF24035T)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青年的交往往往映射出其在时代变迁中的价值观念和行动风貌。作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先锋力量,新时代青年主动且自信的良性交往不仅关涉个体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共同体意识的凝聚,更可为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人类文明的交流汇聚青春力量。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我国青年的交往图景经历了从现实交往到虚实共生交往的转向,展现出青年交往观念的革新、交往身份的转变和交往场域的延展。这三重嬗变既体现了数字时代的青年通过维护边界、增强体验、拓展圈层以重新嵌入社会关系的积极尝试,同时也存在着部分青年交往浅层化、风险化、悬浮化、功利化、封闭化、失语化的风险。对数字时代青年交往新样态的价值意蕴与现实隐忧进行审思,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在个人层面强化青年的交往本领,提高青年“敢交往”的主体意识;在社会层面凝聚青年的交往共识,夯实青年“愿交往”的现实基础;在国家层面拓宽青年的交往视野,熔铸青年“会交往”的历史主动,从而合力引导新时代青年形塑正确的交往观,使其在提升自身交往价值的基础上,为社会共同体的建设和中国胸怀天下故事的传播而团结奋斗,是思想与教育工作者面对青年工作这一战略性工作所应有的理论自觉与行为主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