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足与显微重建外科,济南250021
出 处:《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5年第2期109-119,共11页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And Wounds
摘 要: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重建残缺的拇、手指。在曾经出现过的数百种术式中,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足趾移植重建拇、手指的方法效果最好,但是因技术水平限制,当时只能做足趾带蒂移植再造拇、手指,患者在治疗期间长时间处于手足固定在一起的不适体位,并且没有修复神经,术后再造的拇、手指感觉差,因而没有广泛推广应用。直到1966年杨东岳用吻合血管的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取得成功,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术式才逐渐成为拇、手指再造的主流方法。足趾移植再造的拇、手指外形及功能与正常拇、手指仍有很大差别,并且多个拇、手指缺损时移植多个足趾修复对足部造成的损伤较大,不宜用足趾同期实施3个以上拇、手指的再造。2007年王增涛提出了"拇、手指全形再造"的理念和系列新术式:用多种组织组合拼装的方式设计组装出新的手指,改变了传统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方法,由用足趾代替拇、手指的方式转变为制造新的拇、手指使足趾得以保留且能再造出外形与功能近似正常的拇、手指。近年来,拇、手指全形再造的理念与系列新术式已经开始在国内外推广。该文着重介绍拇、手指全形再造发展情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