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晓欢[1]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 处:《艺术学界》2024年第1期206-227,共22页Arts Stud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四川地区民间墓葬建筑艺术考察与研究”(19FYSB04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巴蜀地区明清石构建筑实测和口述文献数据库建设与研究”(19YJA760042);重庆师范大学重大重点培育项目“‘湖广填四川’移民地区明清墓葬建筑艺术数据库建设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戏曲题材雕刻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极为普遍,不同的匠师在表达同一题材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表现策略,使作品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新意,但同时也会特别注意保留主题的“核心要件”(原型),以便能够辨识和传达。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的转换中,匠师通过画面结构、人物形象、背景道具等营造“孕育性顷刻”,从而将文学文本、舞台表演融合到图像叙事中,实现了艺术的跨媒介叙事。本文讨论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跨媒介表征,揭示了传统戏曲雕刻独特的跨媒介叙事手法,为当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定的历史经验和学理支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