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阳
机构地区:[1]北京民俗博物馆
出 处:《北京民俗论丛》2024年第1期272-288,共17页
摘 要: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人的时间”,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提示时序节令、指导农业生产、融入饮食起居、辅助国家统治,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理念的重要表达方式。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夏季节气的第三个,在节气的整体框架中并不凸显。但是,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封建时代,芒种作为唯一一个仅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节气,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乃至国家稳定。本文主要规划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通过对古代典籍、文献、历史农业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分析芒种节气的起源以及确立以后的流变与发展。第二部分是对芒种时期农作物时令、农业生产规律、节气名称定义、传统哲学思想四个方面的现象特点进行描述分析,得出该时节总体特征并以“矛盾”二字加以总结。通过两部分内容论述,一方面说明芒种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充分展现我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顺应自然的人文精神,以期将芒种节气研究引向深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