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 [2]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23年第2期56-84,共29页Journal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History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美国防核扩散政策档案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4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肯尼迪政府至卡特政府执政的20年间,随着国际战略安全环境的变化,美国的对华核政策从强烈敌视乃至意图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逐步转变为缓和对华关系的信号,进而作为建立中美战略关系的军事保障而“主动帮助”。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与约翰逊政府对中国的核武器开发总体持反对态度,尽管未能真正对中国的核设施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但美国当局始终未放弃这一计划。尼克松政府与福特政府时期,美国一方面依旧对中国日益增强的核能力充满戒备,另一方面则是试图对此加以利用。至20世纪70年代末,卡特政府则不再反对中国开发核武器,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向中国提供了一些技术支持。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种种政策考量,既是透视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窗口,也是对国际形势变化的一种反应。显然,美国防扩散政策中首先和主要的目标不是防扩散,而是实现其战略目标“核防止”或限制对手核力量发展的工具,其实质是防威胁。
分 类 号:D822.371.2[政治法律—政治学] D815.2[政治法律—外交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8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