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暹《包令条约》订约始末及其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毅 

机构地区:[1]澳门大学历史系,中国澳门

出  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23年第1期104-128,共25页Journal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History Studies

摘  要:拉玛三世时期,包税制和王室垄断贸易是暹罗王室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代表着王室和权贵集团的利益,具有很强的重商主义色彩。在这一财税和贸易制度之下,西方商船来暹贸易面临三个突出问题:其一,西方商人不能直接与生产商进行贸易,必须接受王室定价才能进行采购;其二,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会被多次征收过境税;其三,商船需缴纳高昂的“梁头税”。英国政府希望通过修约破除贸易上的种种壁垒,但这势必会损害到暹罗王室和权贵集团的经济利益。随着英暹关系的恶化,拉玛四世不得不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之间作出选择。最终,暹罗人作出了让步,双方于1855年签署了《包令条约》。该条约以自由贸易为原则,架空王室贸易机构和包税商,使得暹罗传统上的财税和贸易制度遭到了严重的冲击,王室收入也极度缩水。为对冲损失,暹罗进入了改革转型的阵痛期。

关 键 词:英暹关系 《包令条约》 《伯尼条约》 包税制 王室专卖制度 

分 类 号:K561.43[历史地理—历史学] K336.4[历史地理—世界史] D856.1[政治法律—政治学] D833.6[政治法律—外交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