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青海医药杂志》2024年第11期17-21,共5页Qingha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误食磁力珠(又称巴克球)金属异物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误食磁力珠金属异物危害的认识,为临床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29例误食磁力珠金属异物患儿的临床症状、诊疗过程和临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9例误食磁力珠金属异物的患儿,自行排出1例,电子胃镜取出1例,手术取出27例。术中发现胃肠道受压14例,胃肠道穿孔13例,形成内瘘6例。27例开腹手术的患儿中23例术后预后良好,4例术后出现肠梗阻,2例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再行开腹手术发现肠粘连,行松解粘连后痊愈。所有病例随访至今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磁力珠金属异物病例呈逐年递升趋势,且具有吞食隐匿、易导致肠梗阻及消化道穿孔等严重病情的特点。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尽早根据所误食磁力珠金属异物的数目及所处的消化道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应提高家长对小儿误食磁力珠金属异物危害的认识,尽量避免此类意外伤害的发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