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正确解读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基本内容  

The innovation and basic cont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theory must be interpreted correctly

作  者:简新华 聂长飞[1] JIAN Xinhua;NIE Changfei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2]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22-38,共17页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CJL007)。

摘  要: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基本内容包括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基本特征、重要作用、水平测度、培育形成发展和切实运用的必要性和途径。基于生产力“四要素论”,新质生产力应该由高新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型高品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和绿色化的基本特征。文章认为,应该从各构成因素的状况和基本特征上来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利于准确衡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或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培育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条基本途径和三条战略方针。三条基本途径是:着力发展现代高水平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加强自主创新,掌握和应用更多的高新科学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更多更好更新的先进生产资料。三条战略方针是: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且明确指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必须从实际出发,先破后立,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起、泡沫化、搞一种模式。文章认为切实有效运用新质生产力,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新质生产力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技尽其能,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以清除运用新质生产力的制度障碍,重点是运用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数字产业、数字经济,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关 键 词: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理论 评价指标体系 

分 类 号:F124[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