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130062 [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3]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省长春130062 [4]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62 [5]中国气象局流域强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北方暴雨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62 [6]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吉林长春130062
出 处:《气象灾害防御》2025年第1期1-6,共6页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基 金:中国气象局流域强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2023BHR-Y12);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240304119SF);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007700、2023YFC3007702)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GPM卫星产品重点分析了2023年7月4-6日一次东北冷涡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降水云系宏、微观精细三维结构。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背景下,中高纬环流较为稳定,副热带高压偏南,东北冷涡携带的冷空气与850 hPa低涡带来的偏南暖湿空气汇合,引发强降水;GPM产品显示冷涡外围降水主要以层状云降水为主,但也夹杂有对流和其他类型降水;降水率在空间上分布十分不均匀,短时强降水主要由低质心的暖云微物理过程产生,而较弱的降水主要由混合云产生;降水云系内存在不同强度和性质的对流活动,其中C区域降水强度显著大于D区域,而雷达反射率则相反。D区域及其邻近地区内观测到了0℃层亮带特征,层状降水特征明显,C区域无亮带结构,对流高度较低;降水的云微物理特征表明,C区域的强降水是由大量小雨滴造成的,而D区域的强回波是由少量大尺度降水粒子造成。
分 类 号:P458.121.1[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