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祝昊天 ZHU Hao-tian
出 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1-71,共11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治水历史脉络梳理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研究”(22JZD03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楚地出土文献所见江汉水路交通材料整理及研究”(23CZS010)。
摘 要:早期运河开发与先秦交通网络的形成一直存在研究空白。从楚地出土文献所见,江汉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关键环节,早在秦统一之前就已存在。这条运河始自春秋出现、成型于战国,不仅极大改善楚国腹地交通,还促成江汉地区的交通网络、核心交通区相继形成。而在战国、秦汉之际,又是以运河所连接的水路不断延伸,北接鸿沟、南通灵渠,串联起更多的交通区,才逐步发展形成整个华夏世界最早的核心交通区。对照中国历史进程来看,人工运河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一并带动了复杂交通水网与高效漕运体系的构建,这些为此后交通领域上的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既有助于华夏先民深度整合历史时期的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更在根本上铸就了中国此后数千年间大一统格局,深远影响,不可估量。在长达2600多年的“运河时代”中,江汉运河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不容置疑,对中国早期运河的研究既扩充了中国运河史,同时亦能深化对于运河与华夏文明历程和社会发展变迁的理解。
关 键 词:先秦 江汉运河 核心交通区 楚地出土文献 运河时代
分 类 号:K901.9[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K203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