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颖 Wang Ying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 处:《出版发行研究》2025年第3期78-85,36,共9页Publishing Research
基 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2024年度版权研究重点课题“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版权文化创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BQ2024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文学角色的可版权论主张特定角色可区分于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文本语境而获得相对独立的版权保护,条件是文学角色符合“充分描述”标准和“被讲述的故事”标准。但这一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中备受质疑,金庸诉江南案是其中的典型事例。前述两种判准源自美国联邦第九巡回法院和第二巡回法院的判例,经阐释、发展和适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涵和适用逻辑,但二标准面临适用不一致、可能取消实质性相似判断、违背文学创作规律等争议。修正文学角色版权保护判准的方法是在区分角色原型和角色表达的基础上,更新文学角色的思想表达二分法以检验标准适用结果的可靠性。从创作规律和创作传统的角度来看,文学角色版权保护并未破坏创作基础。文学角色借用的行为目的不是版权侵权判断的考虑因素,而在合理使用制度项下有重要意义,“借旧、意在出新”的主张宜结合使用目的等要素,考察在后创作的言论自由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