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洋
机构地区:[1]西安音乐学
出 处:《音乐天地》2024年第11期12-19,共8页The World of Music
摘 要:秦腔是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代表性戏曲剧种。长期以来,除了专业的戏曲班社外,在西北的各省市地区,普遍存在着由群众自发组织的、以表演秦腔为主的民间业余团体,局内人将其音乐活动称为“耍”秦腔,将其组织自诩为“自乐班”。他们广泛活跃于街头、公园等地,表演时不理会路人的审视,打板唱戏、自娱自乐。经了解,各自乐班每次活动时,参与者的数量、唱段选择,乐手的技巧、性情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他们必须在“耍”的过程中不断地交流、互动,获取对方的信息。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耍”?其背后的生成逻辑又是什么?笔者认为若是想对他们的音乐行为有更深层的了解,或许从其行为本身出发,才能寻找到答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5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