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的“间隙”:台湾地区“混音”电影的范式意义——以电影《两相好》为例  

作  者:贺泽航 

机构地区:[1]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出  处:《东南传播》2025年第2期50-52,共3页Southeast Communication

摘  要:1962年,李行导演的《两相好》以普通话、闽南语混音作为新生卖点,开辟了首批台湾地区本土“混音”电影创作的先河。电影《两相好》角色之间以传统性的乡土本色和现代性的文化自觉碰撞出的戏剧张力、叙事主题描摹的和谐共生的族群融合图景,受到观众的大力赞誉。李行导演以先驱者姿态从事“混音”电影现实主义范式的探索,预示了具有台湾地区本土电影语言特质的创作道路,为语言共同体基础下两岸电影交流与创作提供了跨时代的创作启迪。

关 键 词:混音电影 方言电影 族群融合 

分 类 号:J90[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