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培育——来自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的准实验证据  

作  者:刘洪铎 吴璇 吴金燕 陈晓珊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2]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出  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D24CYJ0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23A151501182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1A1515110498)。

摘  要:利用我国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交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尚未形成正外部性;(2)机制检验显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有助于降低宏观层面的资本错配以及微观层面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3)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对位于胡焕庸线东侧、非正式制度较弱的省级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4)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与数字经济创新、司法制度改革等政策存在显著的正向联动效应,并且能够通过传统及新兴金融业态作用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 键 词: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新质生产力 资本错配 融资约束 准自然实验 

分 类 号:F832.1[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