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对“渔父”意象的继承与发展  

作  者:姚俊奇 

机构地区:[1]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呼和浩特010022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3期101-103,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渔父”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典型意象,最早出现于《诗经》,指的是单纯的劳动者,但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被赋予多重意蕴。先秦到唐,“渔父”主要有《诗经》《楚辞》中的隐逸和《吕氏春秋》中的事功两种意蕴。先秦的“渔父”意象经过唐代诗人的吸纳和改造之后,主要围绕隐逸意蕴进行意象叠加,又融合时代特征,使主要作为“隐者”的渔父成为智慧和逍遥的代言人,同时也是文人仕宦失意时的心灵解脱对象。此后历代诗人对于“渔父”意象及其意蕴的运用,大多未超越唐人所定格的“渔父”意象审美范式。

关 键 词:先秦 渔父 隐逸 唐诗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