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对周与汉的历史回顾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彭林[1,2]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 [2]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

出  处:《中国纪检监察研究》2024年第5期75-84,共10页

摘  要:武王克商之后,周人将腐败必亡作为殷人留下的历史教训,警醒后世。孔子从理论层面探讨反腐败的意义,将历史演变归纳为“公天下”与“家天下”的博弈,以“家天下”为贪腐之源,以至公无私的宇宙精神比况天下为公的不朽。公心与私欲此消彼长,孔子希冀通过道德引领,树立廉隅的社会正气,激发人的文化自觉,行己有耻,而非消极地寄望于事后的司法惩处。孟子倡导知识精英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号召大众提振内在的羞恶之心与是非之心,不为物欲所诱惑。周人通过一系列的礼制昭示廉政之风,并在生活细节中树立廉耻意识。两汉“举孝廉”的制度,是对儒家治国之道的重要实践,通过举荐孝行与廉隅俱佳的官吏,振刷民风,虽晚期出现消极现象,但其积极意义不可简单否定。

关 键 词:廉隅 腐败 公有观念 私有观念 举孝廉 

分 类 号:K224[历史地理—历史学] K234[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49[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