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强文玥 Qiang Wenyue
机构地区:[1]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神学与宗教系
出 处:《哲学研究》2025年第2期131-146,共16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摘 要:在第二圣殿时期的希伯来经学传统中,“圣经重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和创作经典的代表,历来受到学界重视。近年来,随着对“死海古卷”中《圣经》古卷的深入研究,学界逐渐接纳了第二圣殿时期的经文处于流动性和多样性的观点,这引发了对“圣经重写”的定义及其文本范围的新一轮反思与探讨。本文梳理了“圣经重写”的学术传统,并指出“圣经重写”的争议反映了传统圣经语文学中以溯源方法为主且旨在恢复原始文本的路径时所面临的方法论困难。为突破这一困境,需重视“圣经重写”中的“经文化”面相,关注第二圣殿时期经文的生成过程与活性特质。这一新的理论范式主张结合语文学的方法与阐释学的视角,理解新经文与原始经文之间相互阐释、共生的动态关联,并重新思考第二圣殿时期“圣经”与“圣经重写”的权威性关系。此范式的转向尝试克服希伯来经学研究传统中将“非圣经”文本边缘化的研究倾向,以更符合历史语境和文本性质的角度,探讨早期希伯来经学传统中丰富多元的撰经现象与释读实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5.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