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洪岩[1] 郝玉波[2] 张微[1] 刘丽[1] 张明爽[1] 孔德崴[1] 何长安[1] 于倩倩 张树棣 钱春荣[2] Xu Hongyan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克山161600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23 [3]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绥芬河1573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5年第1期249-256,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编号:CX23GG1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培养项目(编号:2021QKPY007);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联合引导项目(编号:LNYGG-2024013)。
摘 要:采用40-90种植方式,在相同施肥量的前提下,进行玉米秸秆离田、碎混、翻埋、覆盖、焚烧5种不同还田方式处理,并开展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均产生显著影响。3年连续种植还田下,覆盖还田方式的玉米总产量高于其他还田处理。但在2022年降水量及时间满足玉米生长的条件下,翻埋、离田、焚烧处理方式的玉米产量高于覆盖处理。除离田和焚烧还田外,其他3种方式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焚烧与翻埋还田对玉米根系影响无显著差异,覆盖还田与碎混及翻埋还田相比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根系生长。在不同处理下,放线菌和酸杆菌作为土壤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其占比达到30%,并且5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微生物OTU数量关系表现为E>A>B>D>C。综上,覆盖还田处理更适合土壤微生物生长,生产上可根据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秸秆处理方式,为玉米产量形成及土壤保持可持续生产能力提供保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