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顺利 费尚鹏 Zhao Shunli;Fei Shangpeng
机构地区:[1]温州振杰混凝土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802
出 处:《新世纪水泥导报》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Cement guide for new epoch
摘 要:研究了再生建筑微粉取代部分水泥的可行性,关注再生建筑微粉比表面积和掺量对水泥标准稠度、外加剂适应性及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再生建筑微粉比表面积低于670 m^(2)/kg时,掺量低于30%,水泥标准稠度波动较小,较多较细的再生微粉则会增大水泥标准稠度;再生建筑微粉掺量增加总体上会导致水泥凝结时间延长,但对于比表面积670 m^(2)/kg的再生微粉在掺入量为20%时,水泥的凝结时间有所缩短;比表面积低于670 m^(2)/kg时,掺量提高使得水泥初始净浆流动度缩小,但扩大细度会使得1 h经时流动度扩大;适宜细度(475 m^(2)/kg、670 m^(2)/kg)的再生建筑微粉对水泥抗折强度影响较小,掺量宜低于10%;再生建筑微粉比表面积大于670 m^(2)/kg,掺量低于10%则有助于提高水泥抗压强度。研究认为,再生建筑微粉粉磨需要适宜,水泥取代率不宜高于10%。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