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与消解:青年网络玩梗的意义迷思  

Generation and Dissolution:The Meaningful Myths of Youth Making Memes Online

作  者:蒲昕雨 Pu Xinyu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出  处:《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Youth & Children Research and Practice

摘  要:近年来,网络空间中的青年玩梗行为的低质化、娱乐化倾向逐渐被公众关注和讨论。梗依托互文语境为玩梗者提供多重意义,玩梗者能够根据文本与自身生活经历的相关性对其能动地解读。在此基础上,网络媒介强化了玩梗者因解读出共同意义而聚集成的“趣缘共同体”的边界。然而,生成机制的变异亦导致了玩梗意义的消解:互文性的流失减弱了梗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关联,使玩梗逐渐沦为一种口头禅式的情绪宣泄;群体认同的过分张扬使玩梗者执着于摆脱“失语”状态,陷入身份的焦虑之中;抵抗性的弱化使玩梗群体转向圈子内部的自娱自乐,忽视了对玩梗的社会意义的关注和追寻。

关 键 词:梗文化 青年 玩梗 互文性 文化圈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C913.5[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