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动要素到价值共塑: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演进、内在动因与战略路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武玉坤[1] 麦佳婷 朱德宸 

机构地区:[1]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出  处:《改革与战略》2024年第5期211-217,共7页Reformation & Strategy

基  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共建课题“广州地区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治理效能优化路径研究”(2021GZGJ4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研究”(GD23ZD0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项目“广东驻镇帮扶推进共同富裕的运行机制及效果评价研究”(GD23CGL17)。

摘  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互助、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城乡分工、以农补工时期的城乡壁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城乡互动和新时代城乡一体等阶段。不同时期城乡关系的演进源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城市与乡村间内在矛盾的变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有必要摆脱经济层面“互惠共赢”的等价交换思维,而换之以更具社会主义特性的“价值共塑”思维,具体包括提高农业生产力,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保障农民权益;推进人口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的社会一体化;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共享人与自然和谐。

关 键 词: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矛盾运动 流动要素 价值共塑 

分 类 号:F299.2[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