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逻辑与建构理路——基于“古今中西之争”视角  

Historical Logic and Constructive Pathways of the Subjectivity of Chinese Culture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bate o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China and the West"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嘉辰 吴文新[1] CAO Jia-chen;WU Wen-xi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山东威海264209

出  处:《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A0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1FKSB045)。

摘  要: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层面的主体特性。中华文化主体性自在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并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而动态发展,大体经历了自在生发、动摇与调适、重新建构与巩固等三个阶段。“古今中西之争”作为中华文化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境遇,成为探讨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视角。历史地看,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需要着重处理好古与今、中与西、根脉与魂脉的辩证关系。立足当下,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塑造主体交往新范式,在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中筑牢主体性根基,以“第二个结合”熔铸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

关 键 词:中华文化主体性 古今中西之争 第二个结合 

分 类 号:D61[政治法律—政治学] G122[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