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字形看“妻”“妾”社会地位的变化  

A Study of the Social Status Evolution of Wives and Concubines from the Changing Shapes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妻”and“妾”

作  者:郭燕妮[1] Guo Yanni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中文教育系,519087

出  处:《汉字文化》2025年第5期159-161,共3页Sinogram Culture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冷门绝学研究专项“上古汉语转折复句构式的演变研究”(项目编号:GD24LMZZY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通过对甲骨文和小篆中“妻”“妾”二字的研究,发现这两个字背后所反映的古代婚姻制度和社会地位有明显变化。甲骨文中的“妻”字形象地描绘了上古时期存在的抢婚风俗,暗示了当时女性作为配偶的社会地位较低。而“妾”字在甲骨文中并没有卑下之意,反而与“妻”“母”同义,表明在殷商时代妾的地位并不低于妻。然而,到了小篆时期,“妻”字的形象转变为与丈夫地位相等的女性,强调了正式婚姻的重要性及其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而“妾”字则开始带有贬义,被解释为身份低下的女性,通常不经正式婚礼而成为男性的伴侣,其社会地位明显低于妻。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文字形式随时代变迁而发生的演化,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婚姻观念和女性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关 键 词:甲骨文 小篆   社会地位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