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向芬[1,2,3]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
出 处:《新闻记者》2025年第2期23-37,共15页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中国网络民意和舆情指数调查(2024-2026)”(项目编号:2024ZDDC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从战略传播视野出发探讨冷战观的源起、竞逐和流播,审视冷战观理论和实践是如何被系统化建构和运作的。研究发现中西方在特定时代都曾形成过不同的冷战观。冷战之初,欧美达成了冷战是一种新的反共战争方式的共识,而中国则将其视为“铁幕”宣传与“冷战”幌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战略的权力运作和博弈中形成了另起炉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冷战观”,所秉持的是从“独立自主”到“和平发展”再到“合作共赢”的“反冷战、去冷战”的“冷战观”。在冷战、后冷战到新冷战的“三段论”演化中,西方的“政治-学术复合体”经由理论探讨、学理论证、学派争论等形成了冷战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主导了冷战观的全球知识传播。在新时代中国战略传播布局中,需要形成“去冷战化”、“非冷战化”的中国特色价值维度的正当性论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