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2 [3]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610041
出 处:《全科护理》2025年第6期1160-1165,共6页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摘 要:目的:系统评价7种不同部位选择在新生儿动脉穿刺中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分析在新生儿中如何选择最佳动脉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不同部位动脉穿刺在新生儿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19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StataMP 17软件进行分析。最终纳入27篇RCT包含5827例新生儿,共7种不同部位的选择。结果: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选择足底内侧动脉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可能最高,根据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值概率排序,不同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概率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足底内侧动脉(83.7%)、胫后动脉(82.3%)、头皮动脉(74.8%)、桡动脉(51.0%)、足背动脉(30.3%)、肱动脉(22.7%)、股动脉(5.0%);在血肿发生率方面,选择足背动脉进行穿刺血肿的发生率可能最低,根据SCURA值概率排序,不同部位动脉穿刺在降低血肿发生的概率排序依次为足背动脉(92.7%)、足底内侧动脉(79.2%)、胫后动脉(72.2%)、桡动脉(52.7%)、肱动脉(25.5%)、头皮动脉(20.0%)、股动脉(7.7%)。结论:结合穿刺成功率以及血肿的发生率进行不同部位的动脉穿刺对新生儿意义重大,但受限于纳入文献质量及数目,上述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