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必柱
机构地区:[1]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2]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出 处:《福建法学》2024年第3期67-75,共9页
摘 要:学术界努力倡导假释适用,就假释适用率不高问题提出诸多对策,司法高层力推假释适用,就假释适用率提高出台许多政策,但假释适用率始终不高。假释适用率不高的本源在于:“服刑半程后适用”造成适用不便和无法实现对罪犯的有效激励;司法责任制风险顾虑造成适用者不敢适用,这种风险顾虑主要包括“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带来适用风险的不确定性、“适用即释放”带来适用风险的直接性和“一次用尽”带来适用风险的集中性。针对假释不便适用和不敢适用问题,可以借鉴减刑适用“入监不久可适用”、“预告提前释放”、“可多次适用”的特点,构建假释适用的前置程序,采取“预告假释”和“考核期限分次给与”制度解决问题,使得假释适用和减刑适用一样,可以在入监不久后便可适用,适用以后无需立即释放罪犯,并可对罪犯多次适用。建立“预告假释”和“考核期限分次给与”制度具有法理和逻辑上的可行性;符合现行刑事法律,无需修改现行刑法、刑诉法;完全可以在“考核记分”为手段的监管模式下运行,改革风险和成本基本为零;可以实现对罪犯进行有效激励和有效管控,优化社会治理,因此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