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子今 Wang Zijin
出 处:《丝绸之路》2025年第1期5-10,共6页The Silk Road
基 金:2017年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汉代丝绸之路交通史”(项目编号:2017010247,项目批准号:17JHQ006);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重点项目“汉代丝绸之路生态史”(21FZSA005)。
摘 要:汉代丝绸之路的原生植被,是反映丝绸之路生态条件的重要因素。居延汉简所体现林木资源的简例,有言“木大四韦长三丈”者,可以说明当时居延邻近地方的林产资源与现今有明显的不同。而匈奴“斗入”地据说“生奇材木”,可以“作穹庐及车”,具有“于边甚饶”的价值,也值得特别注意。居延汉王朝军事防务体系中,有称作“木中隧”的边塞戍防单位。“木中”之得名,有的学者认为因其林木“茂密”。肩水金关简文所谓“秋风至树木凉”,应当是当时书写者视野中所亲见的景观。《昭君怨》“秋木萋萋,其叶萎黄”诗句,表达了大致同样的意境。由此可见,今天河西边塞地方罕见的“树木”,当时曾经以其“茂密”经历“秋风”。
分 类 号:K877.5[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3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