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亭滟
机构地区:[1]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
出 处:《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25年第3期56-58,共3页Price Supervision and Anti-Monopoly in China
基 金:青海民族大学2024年研究生创新项目(04M2024023)。
摘 要:保护规范理论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判断主观公权利,将利害关系具体化和客观化。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的历史演进,分析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背景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现状,指出其在适用过程中面临的理论认知不足、法律解释局限以及司法路径不规范等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包括明确主观公权利的动态边界、综合运用多种法律解释方法、明晰合法权益的含义等,以期进一步完善保护规范理论的适用,平衡司法权力与个人权利,提升行政诉讼的司法效率与公正性。
分 类 号:D922.11[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925.3[政治法律—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3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