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要县疍民与七十二鱼埠研究——以碑刻资料为中心  

A Study of the Dan People at the Gaoyao County and the 72 Fishing Ports in the Qing Dynasty:Based on the Inscriptions on Stone Tablets

作  者:刘威龙 LIU Wei-long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

出  处:《岭南文史》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Lingnan Culture and History

摘  要:登民是广东常见的一类水上人群因其长期受到一些岸民的排挤和欺压,因此只能浮生于江河。雍正、乾隆以降,清政府逐渐认可登民的社会身份与经济权利,并对其开始编甲造册,同时赋予鱼埠免租的捕捞权利。高要县属于西江要冲,境内鱼类资源丰富,历史上生活着大量以水为生的登民。经过当地登民的长期争取,广东官府最终允许高要县在籍登民在七十二处鱼埠进行捕捞。然而,岸民与登民围绕鱼埠利益的纠纷时有发生,土豪强占鱼埠利益的局面亦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采用更加灵活隐蔽的方式侵占登民利益。

关 键 词:高要县 登民 七十二鱼埠岸 民碑刻 

分 类 号:D92[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