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雅闻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01331
出 处:《中国美术教育》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China Art Education
基 金:重庆市2023年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民间美术》(证书编号:2023-079);重庆师范大学202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图案学导向下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编号:20241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巫溪嫁花,又称挑花或大宁河刺绣,“始于清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原巫咸古国,流传于重庆市巫溪县,并辐射到渝、陕、鄂周边地区”U502。过去,巫溪的女子十一二岁开始学习刺绣,亲手绣制自己未来的定情信物、见面礼和嫁妆,等到绣技成熟也差不多到了出嫁的年龄。因此,我们能在巫溪嫁花的作品中看到绣娘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印迹。绣品不单只有新娘出嫁当天自身及礼俗所需物品,还有坎肩、裙、裤、围腰、肚兜、挎包、帽子、手帕等为家庭成员绣制的日常穿戴服饰,以及枕巾、门帘、轿帘、盖布等今后生活会用到的家居用品和软装陈设。巫溪嫁花的“嫁”不全然指新娘的陪嫁,还有将意识中、传说中、自然中的图案嫁接在绣品中的意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