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春华 乔长昭 Xu Chunhua;Qiao Changzhao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2]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3]唐山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出 处:《当代经济研究》2025年第3期93-103,共11页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3BJL112);唐山学院博士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402309)。
摘 要: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无产阶级陷入绝对贫困的制度根源,而商品经济时代的劳动力价值低估是相对贫困的经济根源,机器体系的发展则增强了异化为机器附庸的劳动工人走出贫困泥淖的阻力。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资本对劳工的监控强度来压低劳动力价值,通过加剧劳动异化程度扩大等量劳动平等交换权利背后的收入不平等,通过提升劳动强度和浓缩流通时间攫取更多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人类社会突破资本主义的制度藩篱蓄积能量。中国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发掘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利用制度优势减缓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相对贫困诱发效应,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劳动力价值的监测和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并借助其劳动力节约作用,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相对贫困 机器体系 异化劳动 人的全面发展
分 类 号:F034[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