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类与个体关系——以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为中心  

The Species-Individual Relationship in The German Ideology-Centered on Marxs critique of the Young Hegelians

作  者:任平 Ren Ping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哈尔滨150080

出  处:《知与行》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Cognition and Practice

基  金:黑龙江大学学生学理论学术课题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起源研究”(202303)。

摘  要:一般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类与个体关系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与发展,但实际上马克思的类与个体关系不仅来自对费尔巴哈的类与个体关系的批判,还来自对鲍威尔、施蒂纳和赫斯的类与个体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中关于类与个体关系分为两类,以鲍威尔、施蒂纳为核心,高扬个体;以费尔巴哈与赫斯为中心,高扬类,马克思正是在这两类观点中展开了系统性批判。因为马克思正确处理类与个体关系,所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完成了个体上升到类的类与个体关系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构筑。

关 键 词:《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